肛旁脓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粹艺术名家唐卓
TUhjnbcbe - 2023/2/18 18:09:00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唐卓,年11月26日出生,祖籍南阳。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年度序列大展》组委主任兼作品集责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诗文书画,博学于古法。求故于名师。勤学苦练。触类旁通。书法、美术,工艺设计上世纪80年代即参加全国及省级展览并获奖。年,襄爽市*协、文联、电视台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唐卓书法展览》。之后在三亚、深圳、北京、大洼等地多次举办书法个展。其书法真草隶篆诸体皆能。尤蕾裹书。作品被海内外有关机构和个人广为收藏。著有《唐卓书法选》和《梦飞翁诗词选》.

唐卓作品赏析

不懈的求索者

——代序

王荣生

中国书法发展至东汉,崔瑗的《草书势》、蔡邕的《笔论》、《九势》等书学论著问世,推出了审美自由与心物合一的书法创作观点。随着张芝、杜度等草书创作的热潮涌起,中国书法发展的步伐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千百年来,无数钟爱书法艺术的学子为取得艺术创造的真谛大胆而艰难的求索着,他们甚至不惜献出毕生精力。唐卓先生当是这些不懈的求索者之中的一员。

唐卓出身于干部家庭,8岁开始在父亲指导下从颜体楷书入门学习书法。文革中期,弱冠之年的唐卓已经写得一手好字,在家乡邓州小有名气。由于父亲被错划右派,唐卓作为“可教子女”被县里两家造反派轮流强制抄写大字报、书写大标语、绘制大批判漫画、宣传画。虽是受了些委屈凌辱,却也得到了很好的练习机会。唐卓逐步成了县里有名的“笔杆子”。年南水北调陶岔渠首建成典礼,渠首上的三丈长水泥大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老宋体);年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主会标(黑体);邓县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碑文(隶书);年撤销人民公社成立县乡*府块机关门牌书写等等“重头戏”的任务,唐卓都出色的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唐卓被推荐为南阳地区书法工作者协会首届会员、邓县书法协会常务理事。年始,他的诗词书法作品登上了《河南日报》《湖北日报》、《人民日报》等大型报刊,年,他的隶书作品入展《河南省首届群众书法展览》。之后又获得《峨眉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工艺美术设计获得轻工部创新二等奖、湖北省一等奖。年,襄樊市*协、襄樊市文联等单位在湖北襄樊市举办了《唐卓书法展览》。

年初,唐卓被加拿大华人企业家协会聘为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担任中华文化研究院秘书长,负责大展组织、编辑工作。唐卓以十分的勇气和自信挑起了这副重担,积极协助*斌主席,成功主持了第五、六届大展,第七届大展也即将圆满闭幕。唐卓先生平生酷爱中国传统的诗书画艺术,干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得*斌主席和历届评委们的好评。

唐卓的书法涉猎甚广,可书写多种风格,真草隶篆诸体皆能,犹喜隶变。从事书法的学习、创作半个世纪来,他执着追求,坚毅不怠,终有所成。他漫长的学书之路,大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笃学尚法,此其一。唐卓幼时学写楷书,由于时代的原因,苦于没有字帖,就在老师指导下练习笔法,照着报纸上的字体练写结体。后来老师帮他借到几页别人用棉纸摹写的颜真卿《多宝塔碑》范本,就如饥似渴的临写。一次从一个朋友处借到一本残缺不全的《张景碑》字帖,朋友限他三天归还。他如获至宝,通宵达旦逐字临习,并且把每一个字双钩下来以备长期临习,然后才把字帖还给了朋友。唐卓深知临习法帖的重要性,只要一见到新的字帖,不论什么字体,什么风格,他都要生法拿来学习。他学过多种字体碑帖,从春秋时的石鼓文到东汉汉碑名帖,从晋代二王到唐宋颜柳欧褚、苏*米蔡,广泛汲取古法营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于坚持刻苦练习法帖,并在工作实践中得以运用、升华,使之青少年时代的唐卓书法就已经崭露头角。

散怀尚意,此其二。

著名文字学学者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这正是唐卓所苦苦追求的要旨。他不甘于终生老老实实的吃古人的“现成饭”,立志要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在他大量临习研究前人法帖的基础上,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具有自己艺术个性的新路子。从幼年开始,从碑学、帖学之林中走进走出,从张迁碑、曹全碑到石门颂、杨淮表记,从东汉成熟的隶书法度上溯秦简、石鼓,致力探索隶变的新路。他散怀任情,徜徉恣肆,融会贯通,另辟蹊径。经历多少次失败,但他矢志不移,勇于进取,具有鲜明个性的书风渐至佳境。

返璞尚理,此其三。

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唐卓越来越清楚地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继承和创新的紧密依存的关系。书法艺术墨守成规不求创新就得不到发展,而创新远离了古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万变不离其宗,书法的创新不能偏离中国书法美的规律,但继承也决不能泥古不化,生搬硬套,机械模仿。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总之,铸造新时代书法艺术的辉煌,就一定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一个结合点。那么这个“结合点”在哪里?明末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意不周币则病生”,这里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这个结合点。如何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反复进行“临帖—创作—临帖”的演练,没有捷径可寻的。正如大书法家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就是晋人崇尚的“书理”。循着这条艰苦的创新之路,唐卓滚爬摸打,临破了无数法帖,写退了多少纸笔,经历了百千次的失败,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他的书法作品蕴含的传统法则和鲜明个性越来越为海内外友人所喜爱并广为收藏。

唐卓有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善作对联、迷语。年被吸收为中华诗词会员。前不久他拿着一套长卷向我征求意见。我展读之下,不禁称妙。原来是他自己撰词并书写的《中华书法赋》,卷长十余米,一千三百余字里凝聚了中国书法发展与嬗变的整个历史梗概。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方寸古隶,颇具秦人古风;典雅凝练,却又简捷生动;妙趣多姿,恰是险奇平正。唐卓告诉我,他的新作《唐卓书法诗词选集》上、下册已近杀青,托我作序。望着这位淳厚谦和的老兄,我慎重的点了点头。沉思数日,由感而发,草就此文,以为之序。

(序文作者王荣生为《书法导报》社长、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第4、5、6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台北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顾问,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顾问,河南省老年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慈善书画院顾问,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名誉院长,河南省诗词协会顾问,青岛中国书法院名誉院长,台北中华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傅山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北京书法院顾问,广东书法院艺术指导,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书法研究员,中原印社名誉社长,宣和印社顾问,曾多次担任多项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审监审组主任。)

以诗言志遣兴陶情

——代序

壬辰仲秋林从龙

唐卓的诗集杀青了,送来样稿,说是“交作业”。我悉心赏读之下,颇感欣慰,这是一本合格的“作业”。是唐卓用他的大半生不懈求索,用他睿智、好学而又幽默的灵*,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作业。

唐卓出生在河南南阳。这块被称为“五圣故乡”的风水宝地,历来是文人骚客聚集的地方。一九九四年我在广东清远参加全国中青年诗词研讨会期间,第一次认识唐卓。他风尘仆仆地从深圳赶来,谦恭的递给我一本打印他的诗作的小册子,也是说给我“交作业”。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他的作品不断升华。近些年来,他协助爱国侨领*斌先生往返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举办诗书画大展和文化交流活动,弘扬国艺。在亲身组织文化交流的实践中,使他本人的创作功底也得到进一步的历练。看到他的这本诗稿,又受托作序,我便欣然命笔。

唐卓以古典诗词创作见长。由于时代的原因,自民国以来,我国诗词界古典作品创作不很景气。尤其是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祸害,格律诗词类的创作队伍元气大伤,几陷低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们精神面貌的改观,文学艺术创作也掀起了新浪潮。诗词界的广大有识之士奋勇崛起,坚守阵地,弘扬国粹,捍卫和继承中华古老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创作领域里呈现出一派百花灿烂,硕果累累的可喜局面。唐卓先生也是这支创作队伍中的一员。然而,这样一批创作者,走过的路何等艰辛,是很少为人所知的。他们要顶住那些“因循守旧”、“复古倒退”之类的冷嘲热讽;要辨别古韵和今韵的差异并在创作中准确区分,作品既要求严守规范合乎格律规则,又要适应于现代读者的欣赏习惯。这一切技术性的困难、羁绊必须克服。创作的难度之大,作者付出大量心血汗水之艰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唐卓谈到,一九八七年六月他在襄樊工作的时候,一天,他骑着自行车去《襄樊日报》社送诗稿,一边骑车一边苦思着诗中的炼字,在过马路时居然被右面开来的汽车撞倒,腿和胳膊都受了伤,自行车也撞坏了,还遭了一顿恶骂......这首诗在《襄樊日报》发表了,得到的只是7元钱的稿酬。多年来,他苦行僧般的积攒了上千首诗词,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却几乎谈不上得到什么经济价值。即便如此,他依然乐此不疲。一遇到高兴的事,愤怒的事,值得纪念的事,他总是拿起笔来,用诗的语言把事物和感受记录下来。在诗意上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在形式上一丝不苟,尽力追求合律完美。有时候为一个词意、一个字韵和诗友们争得面红耳赤,十分较真。有人问他这样辛苦地写诗图的什么?他总是说:“喜欢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咱该弄明白。继承弘扬咱中华诗国的国粹是我们的义务。不能让人家小觑了咱们的传统文化。”

《毛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唐卓的诗亦然,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他是一个孝子。二零零九年春,他的父亲辞世,他扶柩和泪而吟,一夜之间写成悼念父亲的五绝组诗八首。在他的笔下,忠诚贤德、勤奋敬业、历尽坎坷而又慈祥可敬的老革命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二零零七年母亲节,唐卓应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之邀,创作了《七律·母亲赞歌》的诗篇,在大连举行的“感恩母亲节”盛大聚会上挥毫大书并深情的朗诵,引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七律·母亲赞歌.5.13大连

海阔天高慈母恩,百年尘世俺娘亲。

生儿磨难人间苦,育子艰辛萱室春。

濡奶织衣衔犊缓,启蒙牵步引雏频。

谆谆教诲銘肝胆,大志鸿图报此身!

诗句里有血有肉地赞扬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母亲深厚的孝敬之情。

年,唐卓应侨友之邀在温哥华进行诗词书法交流活动期间,得知祖国遭遇非典肆虐,心忧如焚。当他获悉全国人民在*和*府领导下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消息时,不禁喜泪交流,写下了一首小令:

清平乐·非典惊情

.6.28温哥华

凶灾非典,噩梦中华演。得报揪心乡泪泫,龙子龙孙多舛。

临危众志成城,驱魔重现光明。欲驾长虹归去,忧怜桑梓*惊。

赤子之情,真切感人。

唐卓曾在建筑行业工作过,对城市里的农民工有着深厚的感情,写过不少体现农民工生活的诗作。

七律·春运农民工

戊子年正月十四日

小袋大包人浪腾,风风火火上华京。

雪急难阻回乡愿,节乐犹牵下海情。

夜数鸟巢工地紧,昼思南陇麦田丰。

且乘天地春光灿,国富家康献己功。

诗歌首联活灵活现地叙述了春运期间繁忙紧张的景象,接着以倒叙的手法说到春节前的大雪和农民工急切回乡和家人一起欢度春节的心愿。回到家里,欣慰的看到家乡农业丰收景象,可仍然牵挂着“鸟巢”工地上的工程任务。尾联是全诗的升华,歌颂了祖国建设的春天和农民工心灵的闪光。在诗韵上,如按平水韵来分析,该诗首句韵脚为下平十蒸,而第二、第四句韵脚是下平八庚,第六、第八句韵脚则是上平一东。虽然都是平声,但不在一个韵部。严格对照唐宋格律就不合律了。如按中华新韵(十四韵),则合十一庚韵。因此,作者就注上“新韵”(即中华新韵)。可见作者的创作态度是十分严谨的。

收入这部集子的词作以小令居多,亦有几篇《沁园春》、《满江红》长调和中调。风格豪放与婉约、幽默兼而有之。作者的脑海里幽默细胞十分发达,一些作品读来明朗畅快而又忍俊不禁。请看他写的《渔家傲·后庭恙》:

——昔日启功先生抱病戏填《渔家傲》,煞是自得。余眼下亦步其后尘束身病榻,不妨东施效颦亦作《渔家傲》,以博诸友一笑耳......

怪疾沉疴抄后道,不分昼夜连番闹。覆去翻来难睡觉。华佗到,腐痈烂肉全剜掉。

烤电熏蒸汤水泡,淸疮换药连声叫。痊愈何期天可晓?开玩笑!咬牙闲作渔家傲。

呵呵,痔疮加上肛周脓肿,这份罪实在不好受。可他却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闲日子”,写了很可观的一批诗词歌赋作品。

唐卓的辞赋作品是很值得一读的。他写的《温哥华赋》,取法于汉大赋,恢弘大气;又兼收骚体韵文抒情浪漫手法,华美秀丽而不失典雅。条理清楚,字句精到,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让人一看之下不忍释手。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手法来颂扬北美的城市风光,得到了海外学界朋友们的认可和褒扬,真正实现了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大洋彼岸深入人心的效果。《中华书法赋》洋洋洒洒一千四百余字,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历程概括浓缩于其内。堪为一篇中华书法的史诗,而以这种文体形式来描述书法发展史也是一个创新。

古来文人雅士都善于吟诗答对,流传颇多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唐卓也称得上是一名对句好手,曾获得过《天籁文学论坛》网站举办的对对联比赛第一名。此作品集收入了作者部分联、谜作品,朋友们尽可一读,或能给诸君带来些许快乐。

国画大师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为他的“中国优秀诗书画家”证书签名;诗词泰斗林从龙为他的《艺廊?诗词联谜作品集》作序;每次举办展会,国内外观众都为他的诗书画作品所陶醉;一位温哥华老妈妈当场把一枚加拿大国徽胸章戴在他的胸前……他就是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秘书长、教授唐卓,素有“诗书画大家”、“词赋圣手”的美誉,但他从不以“大家”自居,谦逊地称自己为“俗子”一名,仅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乐此不疲扬国艺孜孜不倦耕砚田

——讲述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唐卓的传奇故事

“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咱应该弄明白。泱泱大国、中华诗国,不能让人家小觑咱的传统文化!”

——唐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值得我穷其一生去摸索、去传承。”近日,在宝安区石岩街道的一处普通民宅,唐卓一边泼墨挥毫,一边饱含深情地说。那专注的表情及发自内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人觉得,他手中的笔及砚台上的作品就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唐卓中等身材,端庄儒雅,面色红润,善目生辉。在创作的间隙,他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将其弘扬国艺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似一杯香茶沁人心脾,又似一杯烈酒芬芳纯正。

梅花香自苦寒来

年11月,唐卓生于邓州一个干部家庭,父母均为知识分子。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他兴趣广泛,特别爱好文艺。还在读小学时,他就经常负责学校的黑板报、学习专栏的设计布置,是老师的得力手。他还自学了脚踏风琴、笛子、二胡等乐器,有时替老师上音乐课。

年,他跟着被下放的父母来到农村,度过了一段酸涩但却充实的少年时光。次年,他被招收到乡镇砖瓦厂工作,面对漫天飞舞的粉尘和干活时汗流浃背发出的阵阵酸臭味,还真让这位过去只懂舞文弄墨的“秀才”吃不消。但天生乐观豁达的他却没有过多的怨言,虽身处逆境,却能坦然面对,依然坚持学习书法、创作诗歌词赋。他的才华很快被发现,随即被调到砖瓦厂*工组工作。这位被视为“可以教育好的五类分子子女”的工作任务就是抄写大字报,书写大标语,绘制大批判漫画。

“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存在于自己的心里,存在于对梦想的执着。”唐卓告诉记者,当时学习书法的字帖奇缺,他就剪辑报纸上的书法临摹练习。一次从一个朋友处借到一本残缺不全的《张景碑》字帖,朋友限他三天归还。他如获至宝,通宵达旦逐字临习,并且把每一个字双钩下来以备长期临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功力不断提高,名声也越来越大。

随后,唐卓师从襄阳著名书法家王树人、重庆著名画家阎松父和著名书画大师谢瑞阶,先后在河南书法函授大学、河南师大艺术系继续深造。年后,他的古体诗歌和书法被多家报刊发表,影响力与日俱增。年,唐卓被湖北省襄樊市人才引进办公室引荐,聘任为工艺美术公司的主任设计师。

致力于弘扬国艺

国家体制改革的大潮席卷而来,也深深触动了唐卓跃跃欲试的心灵。年8月,带着到更宽更广舞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憧憬,他毅然放弃“铁饭碗”,带着创作的一些书画作品和所获证书,及身上仅有的28元现金,登上了襄樊开往重庆的火车。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重庆这个大城市,唐卓的字画并未如他之前设想的被一抢而空。最为落魄之时,兜里几乎身无分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唐卓无助地走在重庆街头上时,却一眼看见了“*协重庆市委员会”的牌子,“我也是*协委员,全国*协是一家,我何不去和他们交流一下?”在这里,他的书画作品大受欢迎,在场的*协委员都赞不绝口。“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看到这么多人喜欢自己的作品,唐卓乐坏了。他不仅让百多平米的会议室挂满了他的书画作品,还送给现场三十几位委员每人一件作品。作为回馈,*协重庆市委员会赠送了他一张重庆到宜昌的旅游船票和两百元现金。

在去往宜昌的游轮上,三峡旖旎的风光让唐卓陶醉万分,他不禁吟诵起古人描绘三峡风光的诗文名句。他的才气吸引了游轮上一队日本游客的注意,大家簇拥着他,听他朗诵中国古诗和讲中国古代诗人的故事。得知他身上还有几件书画作品,日本游客便以十元一张的价格全部购买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十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让唐卓认识到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更好地发挥艺术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

年8月,唐卓来到了海南三亚。在三亚,他和江西书法家余风顺合作,成功举办了”天涯杯国际书法美术摄影大奖赛”和“三亚国际大酒店仙鹿居书画廊”。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多次在大陆的一些城市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览,先后出版了《唐卓书法作品选》和《唐卓诗词集》。

悉心钻研中华传统文化数十载,唐卓的创作成果丰硕。他创作的《中华书法赋》、《中华隶书千字文》,浓缩诠释了中国文字、书法数千年发展史,开艺术史论之先河。年,国家ISQA艺术体系资质认证评审委员会授予唐卓“中国优秀书法家”称号,证书由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签名;年,中国邮*将唐卓的书法作品16幅选入印制具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出版“庆祝建国65周年”纪念集邮册,在国内外发行,很受国内外收藏家喜爱;年中国邮*集邮网授予他“邮票上的十大书画艺术大家”称号;年,中国邮*邮品又将他的14件书法作品和5件国画作品选入《一带一路国家名片》集邮册。

走出国门办展览

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是爱国侨领*斌先生创办的公益性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自年创办,每年举办一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交流的国际知名品牌。年初,在文友的牵线搭桥下,唐卓认识了*斌先生。由于有太多共同的爱好和追求,两人一拍即合,彻夜长谈,定下了许多在海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计划。同年5月,唐卓被聘为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研究院副主席兼秘书长,负责大展组织、编辑工作。

年11月21日,对温哥华的华人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们自发聚集到唐人街,参观“唐卓书法艺术精品展”。展厅里,六十余件唐卓书法精品展示着诱人的魅力。

“噫吁嚱!雄奇伟岸兮,温哥华!美轮美奂兮,温哥华!蓬莱伊甸兮,温哥华!大海晶莹剔透,俯首可掬;蓝天碧澈万里,张怀拥呷……”

《温哥华赋》是唐卓创作的巨幅词赋书法长卷,平声激昂、仄韵铿锵、抑扬顿挫、饱含深情,为观展者争相诵和,现场群情激昂,参展者如痴如醉,赞赏不已。人们簇拥着唐卓,和他合影留念,请他签字,请他讲创作感想,请他讲解书法精义;几位老华侨诚恳地当场拜唐卓为师学习诗词书法;一位不知名的老妈妈亲手把一枚加拿大国徽胸章戴在唐卓的胸前……

“海外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唐卓的眼睛湿润了,在这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同为炎*子孙的侨胞们是这样挚爱着祖先留下的辉煌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的纽带,连着全球华裔同胞的心,血浓于水,情深似海啊!

情真意切爱深圳。

在采访中,唐卓自诩为“老深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多次在深圳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览,并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旅游景点为内容,创作了书法书签系列,颇受好评。现在,他还经常来深圳居住及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去年秋天,他担心有气管炎的母亲寒冬犯病,还把母亲接到深圳度过冬天。亲自悉心照料。春节期间,深圳诗词、书画圈里的好友都来看望其母亲,并学着他的样子给老人传统的叩头大礼。老人十分高兴,整个冬天,从未生过病。

“我就是喜欢深圳这个城市,因为她美丽、包容,文化氛围浓厚,适合居住,适宜创作。”唐卓认为,近十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的先锋城市。改革开放30年以来,深圳吸引了大量的华人华侨前来投资发展。同时,也有一大批华人华侨通过深圳走出去。因此,在深圳举行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影响面更广、效果更好。

记者手记:

在全市积极备战第十二届文博会之际,欣闻唐卓老师又到深圳举行文化交流活动,记者赶忙和他联系采访事宜,没想到他爽快就答应了,并且勉励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你们媒体也有责任!”记者随即赶赴他在宝安区的临时住所采访,听他讲多年来的创作故事。采访中,他一直强调文化传承的意义,对于所取得的成绩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唐卓老师艺术成就

加拿大卑诗省议员李灿明先生和唐卓在展厅亲切交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唐卓老师以弘扬国艺为终身己任的高风亮节确实值得我们尊敬,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需要千千万万像他那样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为之奋斗!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粹艺术名家唐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