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是由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艾滋病病*(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病*侵入人体后逐渐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艾滋病,一种致死率极高、让人闻之色变的严重传染病,正越来越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血液传播
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的针头及注射器;
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
④注射器和针头消*不彻底或不消*,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
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01,医护人员防护
院感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升医护人员防控意识,从而降低工作中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02,医疗用品防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03,医护人员预防
①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
②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发生艾滋病如何处理
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局部应急处理措施包括: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并包扎伤口。
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发生艾滋病病*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预防性用药。(最好在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资料整合自: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丽江市卫健委
丽江网运营中心出品-(丽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