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京高铁车站候车室,一名18岁男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将妹妹抱在腿上,同时伸进妹妹衣服里摸索,照片曝光后引起网友讨伐。
没想到14医院目击,一位男子将女孩抱坐在自己的腿上,不顾旁人侧目,就伸手进女孩裤子里抚摸,手抽出后竟还放到鼻子前嗅闻。
世风日下!幼女被当众猥亵事件屡屡发生
综合媒体报道,一名重庆网友14日发帖,以“有这样的父亲?”为题表示,在医院检查身体时,等待的过程中看见隔壁一名男子将手放进女儿的短裤中,且手不断在裤子里动来动去,在女儿去检查身体,离开现场后,他还将刚才摸女儿的那只手放到鼻子前面嗅闻,女儿回来后,又维持同样行径,即使引起旁人侧目,仍继续公然猥亵。
该名目击的网友无奈表示,当下其实很想前去阻止男子的猥亵行径,但又看见男子的女儿没有任何反应,没表现出反感的感觉,也没有反抗,于是决定“别去多管闲事”。而他之所以将这件事透露出来,只是想“曝光这个恶心的男人”,文末他再次表示“太恶心了”。
(图文无关仅供配图)12日晚间也发生过一起引起公愤的猥亵事件,一对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在候车,被喊作“哥哥”的少年将妹妹抱坐在他腿上,过程中直接将手伸进妹妹削肩洋装里,抚摸妹妹胸口,而小妹妹当下没有任何反应,还继续叫他“哥哥”,父母也全程未阻止。
照片被网友PO到网络上后,立刻引起讨伐,而南京铁路公安处展开调查后逮捕该名男子,并证实被猥亵的小妹妹是家中养女。依据《刑法》规定,男子涉嫌“聚众或在公共场所强制猥亵妇女”,可能面临5年以上的徒刑。
这两桩猥亵幼童事件的发生到发酵,给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很多家长还是谈色性变,导致孩子的性教育知识匮乏,受到不法性侵害甚至都不知发生了什么,更有很有儿童受到侵害后,不敢告诉家长,觉得很耻辱,导致伤害越来越严重。
(图文无关仅供配图)那么,如何预防猥亵儿童犯罪?如何得知自己的孩子遭遇了性侵害?孩子遭遇伤害后又该如何疏导?
哪些人更易实施性猥亵?
医院副主任医师、高级临床心理师周彤解释称,性猥亵者一般指三类人群:性变态、性待业者和道德败坏者。
一、性变态者:在心理上对成熟异性没有兴趣,只以儿童为满足性欲的对象;他们大多性格内向、自卑、胆怯、懦弱等等;也有一部分是智能缺陷:如酒精中*者、残疾人等能力低下者。
(图文无关仅供配图)这一类人群大多由于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等家庭社会因素,造成他们对成年人没有兴趣。
二、性待业者:多为青少年,当他们的性欲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把目标指向幼童身上。
三、道德败坏者:他们心中没有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思想素质等等。
如何预防孩子被性侵?
1、帮助你的孩子鉴别各种触摸。
与孩子一起讨论不同的触摸。如什么是好的触摸,什么是不适当的或有害的触摸,还有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触摸。
好的触摸是儿童喜欢的,如父母亲的拥抱和亲吻,与朋友的手拉手。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触摸,儿童感到迷惑或不舒服的触摸。不适当的或有害的触摸是儿童想停止的触摸。不适当的或有害的触摸包括打、拍、踢,或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
2、告诉你的孩子个人身体的权力。
让你的孩子知道他(她)有权选择谁可以碰他(她),谁不可以碰他(她)。要告诉孩子,只有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顾儿童的人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清洗孩子的私处。
(图文无关仅供配图)3、与孩子一起制定安全规则。
当他(她)身体的隐私部位受到某种不适当的触摸时或被迫暴露于某种性侵犯时该怎么办。非常简单的办法是让孩子采取以下三个行动:
①用非常肯定或“重要”的语气,清楚地说“不要碰我!”②尽快地离开。③尽快将你所经历的事情告诉你信任的一个成人。
如何辨识孩子已遭到性侵害:
1、生理方面:
(1)生殖器官(包括阴部、肛门、尿道)有受伤、疼痛、出血或感染症状。
(2)行走或坐卧时感到不适。
(3)处女膜破裂或两腿内侧红肿、瘀伤现象。
2、行为方面:
(1)异于平常的情绪反应,如:恐惧、退缩、攻击等。
(2)对异性或特定的成人反应异常,不是过分亲昵,就是极度害怕逃避。
(3)极力掩藏生殖器官等身体部位。
如何对孩子进行事后心理疏导?
心理师周彤说,儿童的心理未发育成熟,他们缺乏区分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不懂得性行为对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他们的自控力还没有充分的发展,极易上当受骗。
被性猥亵后的儿童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主要有:
1、使受害儿童较长期处于恐惧、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2、会造成受害儿童某些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比如癔症、性交往异常、同性恋等;
3、易导致受害儿童出现人格障碍,成长后易激发犯罪行为。
周彤建议,家长首先要告知孩子,这不是他的错,不要自责;
其次,可以让孩子大哭一场,面对失去的人和物,孩子感到伤心是很正常的反应。应该让伤心适当地表达和发泄出来。哭泣是最简单直接的宣泄方式。
哭过了,心里轻松舒服多了,也感觉到身体里有了新的力量。
(图文无关仅供配图)第三,说出心里的难受。家长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让孩子把心里的难过之处告诉值得信赖的人,让大家一同分担孩子内心的压力。
也可以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的快乐事情,通过回忆让他们找到新的精神寄托,发现新的生活;最后,做喜欢的事情。让孩子们画画,把想说的话通过绘画表达出来,通过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来忘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