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界弟医学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狡猾的IBD,如何躲过医生们的法眼?
撰文
史晨瑾
近年来,一种慢性腹泻疾病逐渐进入全球视野,它不同于痢疾、结核与伤寒,是种起因不明的怪病。
医生们很纳闷,为什么临床上饱受腹痛、腹泻折磨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科学家们也跃跃欲试,试图解开其中的谜题,但至今仍未找到标准答案。
这种被称作“绿色癌症”的疾病,就是炎症性肠病(IBD)。来自浙江大医院消化科的主任医师陈焰,就被它深深地迷住。
近20年,陈焰目睹着IBD患者人数与日俱增,也经历了从束手无策到有药可医的治疗变迁。
预计到年,我国IBD患者将达到万人。但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的IBD患者依然很难找到专科医生,他们深陷误诊的泥潭,与反复发作的疾病较量。
IBD,向医生丢来的烟雾弹
对于消化科医生来说,炎症性肠病(IBD)非常特别。由于个体差异性大、病情变化多端,想要及时准确地诊断、治疗IBD,难度往往很高。
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由异常免疫所介导的肠道炎症,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者症状相似,但存在本质区别。
一般的溃疡性结肠炎只累及结肠,炎症发生在黏膜层,像是墙壁的“粉刷层”被侵蚀了。它的病灶呈连续性分布,会从直肠一直蔓延到剩余的结肠部分。
而克罗恩病则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部位,呈跳跃性分布,更多集中在回肠和结肠处。其肠道炎症不仅仅局限于肠黏膜,更像是“整个墙壁”都被破坏,会出现肠穿孔或瘘管。如果全肠壁增厚或疤痕,则容易引起狭窄或梗阻。
相较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更为阴险多变,因此特别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进行诊治。但缺乏经验的医生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识别出来,导致克罗恩病误诊率高。对此,陈焰深有体会。
对于成年的克罗恩病患者来说,肛周病变(包括肛瘘、肛周脓肿、皮赘等)的发病率约为25%~80%。
英国一项跨度15年、涉及位克罗恩病患者的研究显示,有41.5%的患者在第一次肛周脓肿发生之后才被确诊为克罗恩病,这也意味着,有部分克罗恩病患者最初出现在肛肠科。
因此,如何让这类患者早期被诊断,显得至关重要。一些有经验的肛肠科医生在面对不太典型的肛周脓肿或肛瘘时,会在手术前让患者常规做肠镜,陈焰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办法。
阑尾炎和克罗恩病也很容易被混淆,患者都会出现不明原因突然发作的腹痛、发热等症状。
回肠末端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累及部位,它恰巧在阑尾旁边。很多外科医生开刀时发现阑尾有些炎症,但旁边的回肠情况更糟糕,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径直将阑尾切除。陈焰遇到非常多类似案例。
据报道,有10%~20%的克罗恩病患者首诊时曾被误诊为阑尾炎,甚至进行手术。幸运的患者会因使用抗生素、禁食等原因,腹痛症状临时好转。但不幸的患者则会出现脓肿、肠皮瘘等并发症。
除肛周病变、阑尾炎之外,克罗恩病也常常被误诊为白塞病、淋巴瘤、肠结核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目前克罗恩病仍然缺乏诊断的金标准,需要结核临床症状、影像、内镜及病理检查的证据来判断,同时还需要用到排除法。
年,陈焰曾赴美国梅奥诊所进修IBD治疗。据她介绍,该院所有门诊患者都会进行巨细胞感染、艰难梭菌等项目检查。医院提倡年轻患者少做CT,并为其提供长达半小时的内镜筛查,以排除结直肠癌变。“这些细节,医院都难以企及。”
病理活检也在诊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异常稀缺。陈焰发现,一般国内病理医师最关心的是标本里是否有癌细胞,如果没有,他们仅在报告单上填写“黏膜慢性炎”之类的结果。
“这些信息对判定IBD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病理医师给到更多的细节,比如有没有观察到肉芽肿、隐窝改变或潘氏细胞化生?中国的病理医生特别忙,面对比较新的疾病,大家打出来的报告都不尽如人意。”陈焰说。
此外,粪便钙卫蛋白也是IBD重要的初检手段,虽然其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医院仍不具备检验条件。
治疗:从免疫抑制剂到生物制剂
如果一位IBD患者能够顺利被诊断,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目前,IBD专科医生依然是稀缺资源,全国仅有63家医院是区域中心。对二、三线城市的患者来说,得到长期治疗很困难。
在陈焰医生团队针对位IBD患者的研究中,33%的患者需要到~医院才能找到IBD专科医生,10%的患者要到公里以外才可以找到专科医生。
尽管如此,国内的治疗方案已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疾病,延长生命。
陈焰回忆,年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