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旁脓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详解便便的色与形
TUhjnbcbe - 2023/5/14 8:40:00
详解便便的“色”与“形”

粪便是人日用的饮食经过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吸收,并混入了消化道内的分泌物,最终经过肛门排出体外的那些不能被人体完全消化吸收的混合物。每日排便一至两次或隔日排便一次,均属正常。每次排便的量与饮食多少有关,通常克/次~克/次。粪便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粪便常规检查、粪便隐血检查和肠道寄生虫检查等。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的性状描述和显微镜检查。粪便性状描述包括外观和质地,通常情况下粪便呈*色或*褐色。

观“色”察“形”

可分为非病理性改变和病理性改变(因疾病因素而引起)两种。首先谈谈非病理性改变导致大便颜色的不同变化。

绿色过多食用含有叶绿素的果蔬,如菠菜等,粪便呈绿色或深绿褐色,有些婴儿粪便由于细菌作用,刚排出来时是明*色,时间长了表面会变为翠绿色;

红色食用过多含有红色素的果蔬,如西瓜、西红柿、红彩椒以及红心火龙果等,粪便可呈红色;

白色如做过消化道钡餐造影,则粪便呈白陶土状,颜色发白;

黑(褐)色服用某些中药或含铁剂的药物,或者吃肉食较多,粪便可呈黑色或褐色。若说到病理性改变,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形:

绿色有的患者粪便呈现黏液状绿色,多数发生在婴幼儿粪便,大多是因为小儿腹部受凉所致;

*色小儿消化不良时,粪便可呈明*色或大*色,伴有少量黏液;

黑色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比如胃出血时,粪便呈现出黑色柏油样,又黑又黏又亮,还特别腥臭。这是因为血液经过胃液和胰液等消化酶的作用硫化而成(柏油样便的特点是质软、有光泽,这与服用中药或铁剂的黑便有区别)。患者本人可以无症状或有贫血,甚至呕血;

红色常见于结肠息肉、痔疮等患者,粪便表面带有鲜血;

白色胆道阻塞,胰腺疾病时,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色;

红白相混在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等下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可以呈现出黏液状红色混有白色的脓血。

粪便的状态通常是质软微黏,排出时呈柱状、条状,不含脓血,可以有少量黏液和少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便秘时可呈球状、颗粒状;慢性肠炎或某些寄生虫感染时粪便可不成形,或呈稀糊状;急性腹泻时呈稀水样,或伴有泡沫。黏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酱色黏液便,则多见于阿米巴痢疾。白色淘米水样稀便是典型的霍乱症状。排出时粪便呈细条状,扁片状,可能由于直肠或肛门狭窄引起,这时需要留意是否有消化道的肿瘤。有的便秘患者排便时可以出现没有粪便,只有白色胨(dòng)状黏液,这是由于粪便在形成过程中,在结肠、直肠停留过久,肠黏液中的水分被结肠、直肠部位重吸收,只剩下黏液部分而形成的。

显微镜下的奥秘

粪便是以食物为原料,经过消化、吸收,并混入消化道分泌的各种物质残留而形成的排泄物,携带了从口腔到肛门整个消化道的信息。因此粪便的有形成分多种多样。有来自植物性食物的,如小麦、玉米、大米、各种水果等残渣;有来自动物性食物的,如肉类、鱼类消化后的残渣;还有大量肠道细菌和脱落的胃肠黏膜上皮。粪便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各种残渣碎片、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脂肪滴、淀粉颗粒和肠道脱落细胞等。若是在疾病状态下,通过显微镜还可见到红细胞、白细胞和寄生虫等。

显微镜下见到红细胞、白细胞和寄生虫等,需要根据不同临床症状来判断是什么病,临床医生才可以对症对因治疗。

有时单独见到红细胞或见到少许几个白细胞,粪便表面带血,可能只是痔疮;粪便中有大量白细胞并伴有红细胞时(白细胞多于红细胞),多为细菌性痢疾;显微镜下可见满视野白细胞和红细胞,有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

显微镜下见到大量脂肪滴时,可能是消化不良、胆道阻塞或胰腺疾病等,也可能是因为进食了大量油脂性食物,如芝麻、葵花子、花生、核桃以及其他坚果等,不一定是患有某种重病。

显微镜下见到大量淀粉颗粒,可能是进食过多,消化不良引起。若是寄生虫感染时,粪便肉眼可见活动的寄生虫,如蛲虫、绦虫节片等。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肠道寄生的寄生虫或虫卵,如阿米巴、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等。

有部分人经常服用蜂蜜或灵芝孢子粉、螺旋藻等,也可以在粪便中见到相应的食材形态。

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详解便便的色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