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女士是一位中年妇女,经常有便后滴血的现象,但她并没有重视。在一次大便的时候,大量鲜血喷射而出,江女士差点昏倒在厕所里,于是怀疑自己得了大肠癌,担心不已。后来在医院检查,被证实得了比较严重的痔疮。
说到大便带血,很多人都会很紧张。那么究竟什么是大便带血,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就是血液从肛门排出。排出的血液可以是单独滴下来的,也可以是与大便混合的,还有可能混杂有黏液、胶冻等情况。不管是哪种状况的大便带血,只要出现了便血,就给我们的身体提出了一个红色的警示,因为正常的大便是不会带血的。首先,大便带血有哪些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颜色,除了大家都熟悉的鲜红色血便外,还有暗红色的脓血、黏液血便以及像柏油一样的黑便,甚至还有看上去正常的隐血便。其次,不同颜色的大便带血可能提示患有不同的疾病:如引起鲜血便的可能有痔疮或肛裂;而出现脓血、黏液血便,提示可能有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黑便对应的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一些溃疡、炎症或肿瘤早期筛查可以出现隐血便。以上这些疾病都可能表现为大便带血,既可能是痔疮这一类常见的肛门部良性疾病,也可能是目前越来越高发的大肠癌等恶性疾病。大多数人患的还是痔疮这一类的良性疾病。那么,当出现大便带血的症状时,如何能做到不慌张、不忽视,并且从容应对呢?
相信大家对痔疮都不陌生,痔疮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民间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根据痔疮位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疮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便血,特点是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如厕后手纸上带血。当痔疮严重时,还会有疼痛、肛门部肿物脱出等症状。那么哪些人容易得痔疮呢?可以概括为四个“族”:①办公族。白领们久坐于办公室,肛门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精神压力导致排便紊乱,是痔疮的高发人群。②久厕族。排便时看报、看手机,排便时间延长,促使肛门部血液淤积不畅,引起痔疮。③重口味族。那些辛辣刺激食物给你带来倍爽感觉的同时,也导致了直肠黏膜水肿,加重痔疮。④怀孕一族。随着胎儿越来越大,压迫孕妇盆腔静脉,诱发痔疮。
了解了上述痔疮的高发人群及病因,生活中可以通过避免久坐、注意饮食、保持肛门清洁、养成定期排便习惯、注意孕期保健、平时做做提肛运动等措施预防痔疮的发生。
当然,即使有很多预防措施,仍然有很多人会得痔疮,一旦得了痔疮应该怎么办?医院进行正规诊断,不要随便买点药膏涂抹就了事。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在诊断痔疮的同时,还可以排除肠癌等恶性疾病,以免漏诊。
关于痔疮的治疗有以下几个要点:①无症状的痔疮,不需要药物和手术治疗,注意遵循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②绝大部分轻型痔疮,可以通过局部用药+口服药物来治疗。③对保守治疗无效、大量便血或痔疮脱出严重等重度痔疮,医院手术治疗。
是不是所有的人出现大便带血都只是得了痔疮那么简单呢?让我们再来听听王女士的故事。同样是一位中年妇女,王女士平时饱受便秘的困扰,近半年来逐渐加重,有时甚至会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可是王女士没有太在意。某一天,王女士出现了明显的贫血、腹痛、腹胀,并且停止了排气、排便,医院急诊检查,竟然发现患了结肠癌,并由此导致了肠梗阻。
因此,当遇到大便带血时,不要忽视像大肠癌这样的恶性疾病。大肠癌目前在我国处于高发状态,在上海市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便血占到了大肠癌所有症状的80%~90%,它的特点是血液、黏液与大便相混合。除了大便带血以外,大肠癌还有腹痛、腹胀、贫血、排便习惯改变及肛门坠胀等症状。
哪些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呢?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四类:①40岁以上的便血、黏液便及腹痛人群;②直系亲属有大肠癌、大肠息肉病史者;③有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的患者;④受过精神刺激的患者。以上高危人群应该在40岁左右或更早进行大肠癌筛查。筛查的项目包括大便隐血、肛门指检及结肠镜检查,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筛查和体检非常重要。
那么,一旦筛查或检查出大肠癌了应该怎么办呢?把握三个原则:①尽早治疗。越早治疗,肿瘤的预后越好,早期肿瘤的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晚期只有10%;②规范化治疗。随着现阶段医学科技的发展,大肠癌必须行规范化和综合化治疗;③定期复查。要按照医生制定的复查时间定期、规范地复查。
对于恶性肿瘤来说,预防的作用永远大于治疗,对于大肠癌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多年来,对大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大肠癌与饮食密切相关。低脂、高纤维饮食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因此要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多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和排便,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素的吸收;及时治疗肠息肉、溃疡这些有可能慢慢转变为癌的病灶,将肿瘤扼杀在摇篮中。
以上是与便血密切相关的两个疾病——痔疮和大肠癌,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都可以引起大便带血。
总结一下,我们在发现大便带血特别是首次出现大便带血时如何才能不慌张,不忽视:①及时发现,平时多注意马桶内大便的颜色和性状,不要错过大便带血的症状;②放松心态,当出现大便带血的时候不要慌张,因为大多数是良性疾病;③及时诊断,排除恶性疾病;④及时治疗恶性疾病或症状严重的良性疾病,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