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龚芷葳晔问仁医
DOCTOR
高凌卉
彻夜不灭的明灯
人物介绍
高凌卉,男性,50岁,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优秀传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柏连松教授、上海名中医孙建华主任,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继承班学员及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传承第二批传承人。现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肛肠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第四届、第五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上海市中医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库专家等。
学术思想:继承发扬“闻氏肛肠”、“柏氏肛肠”中医治疗特色,形成“固本祛邪、内外兼治”的学术思想。积极拓展肛肠疾病谱、肛肠检查及治疗手段。病因病机上注重疾病的转变规律,结合中医四诊及西医专科检查、实验室影像,病证结合,审病求因。治疗上确立整体观念,标本兼顾,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肛裂、肛瘘等各种肛肠常见及疑难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便秘(慢传输性便秘、老年性便秘)、炎性大肠病(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Ⅲ期痔病、陈旧性肛裂、复杂性肛周脓肿、坏死性筋膜炎、复杂性高位肛瘘、藏毛窦、直肠粘膜脱垂等。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十余篇,获得专利数项,主持参与完成各级课题十余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
第一视角
卢慕峻
中国有句古话:“高山不语,静水流深。”
金子不轻易让人发现,但其内蕴和气质在冷静中也可让人感受到逼人的力量和神采。高凌卉说自己是内向之人。一米八的高个儿,确实不喜言语,但言必有中,擅于从倾听和关怀中得到患者的认同,用冷静的头脑观察外界,沉默的思考,窥见不同的视角,触及患者的内心世界。
清初医学典籍《医门法律问病论》有:“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可见,中国医生自古具有共情的传统。
“我们可以把病痛及其治疗想象成一座桥梁,它连接着患者、家庭与社会。这个网络使我们的社会环境与自己的内在体验循环起来。治好疾病本身就是辩证的,但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提升其自身的愈合能力。这种力量可减轻症状,也更利于医生对疾痛的医治。”高凌卉如是说。
中医是有智慧的。有人说,在中国传统美学里,本就讲究静水流深,这看似深邃的天地万物,其实简约朴素,平凡安然。岁月的一朝一夕,一城一池,无不在每一段寻常的生活中,每一个从容的微笑里。
内向之人,嘴上无言,心里有光。
1.救死扶伤,发光发热
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一位谈吐自如的医生。一名瘦弱多病的少年,一位救死扶伤的名医。“从前者成长为后者,走上中医道路改变了我的人生。”高凌卉笑道。
他自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着迷。太极拳、气功、佛学,都是闲暇时徜徉其中的神秘天地。年,高凌卉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推拿系就读,自此,他终于走上了儿时*牵梦萦的道路。
理论与实践往往存在差距。
年毕业,高凌卉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推拿系实习。和大学的学习生活不同,实习的日子劳累又艰苦。难以坚持的时光里,高凌卉有时也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母亲对我说,儿子,既然你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定心干下去。宽厚地对待病人,坚守初心,绝对不能放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究竟该屈服于困难、放弃理想,还是不骄不躁、一往无前?
高凌卉的答案是,坚持。
因缘际会,推拿系与肛肠科相距不远,得空之时,高凌卉常去肛肠科帮忙,与肛肠科主任孙建华结下了不浅的交情。医院肛肠科是一大金字招牌,名气响亮,由建国后首批上海市名中医闻茂康老先生创立“闻氏肛肠”,孙建华主任正是第三代传人。学科的大有作为加之恩师的人格魅力,高凌卉转而选择中医肛肠,“可以说,我选择中医肛肠,就是冲着孙主任去的。”
孙主任心胸开阔,不贪不求,对生活平淡井然,以平常心待不平事,这一处世待人的态度极大地影响了高凌卉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成长。
事实上,那是一段最苦的时光。
科室规模尚小,仅有四人,高凌卉是最小的一个。20几张床位由他一人负责,一周值班四天,不得松懈。在这紧张艰苦的日子里,数个典型而复杂的病例推动着高凌卉极速成长。
曾有一位50余岁的女性患者,肛周急性疼痛,医院反复手术及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一直愈合不佳,连续拖了两到三年,方至医院肛肠科就诊。“当时,患者的肛周出现了六到七个肛瘘的流脓外口,整个肛门部都有些变形。经过多次手术,疤痕将整个肛门部掩盖,这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非常虚弱,一米六几的人,只有九十几斤,出现了严重的贫血症状。入院后,我们进行了详细的X光造影检查,发现患者肛瘘底下的走向像马蜂窝一般,相互勾通,病情相当棘手。反复讨论后,我们采取了实挂线、虚挂线、部分切口等多种治疗方式,多管齐下,先后经三到四个月的手术,仔细为患者治疗。最后,所有的瘘管都被切除,病人痊愈出院。”
又有一位退役的举重运动员,身体状况很好,但突发发肛旁肿块。患者的症状与一般的肛周脓肿不同,皮肤表面的颜色、形态都有别于常,发展快,起病急,从肛门向会阴部广泛延伸,迅速产生大量坏死。“初期,易误诊为肛周脓肿。”
相似病例少见,病人反复寻医而不得治愈,初接手时,高凌卉倍感压力。
他频繁地请教老师,积极查询资料,最后,经反复综合判断,患者确诊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彼时,这样的病例全国罕见,但极为凶险,国外报道死亡率50%以上,最终往往走向败血症、脓*血症而死亡。患者入院后,我们立刻进行了紧急处理,多次外科会诊,抗生素消炎同时局部清创。创面很大,从肛门部一直到阴囊底部,伴有高烧,前后治疗数月后,病人终于愈合出院。”
在国外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国内却大多能治愈,高凌卉领悟到,“这和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是分不开的”。
从一名年轻的小医生开始成长,每一次的治疗和手术,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医有着神秘又奇幻的魅力,愈探索愈高深,高凌卉孜孜求学,未感厌倦。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既然选择了医学,就要始终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此刻的痴迷和坚定,一如儿时。
2.固本祛邪,内外兼治
高凌卉同时是“闻氏肛肠”和“柏氏肛肠”的传人。
年,高凌卉参加第四届全国名老中医继承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柏连松老教授。柏老早年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外科名医夏少农教授,创立“柏氏肛肠”,肿瘤、手术、常见疾病都能手到病除,并创新多种手术方式、药剂、注射液。柏老宽广的疾病治疗谱,博采众长、破旧立新的从医态度,令高凌卉印象深刻。
两大门派实则各有特色。
“闻氏肛肠”的学术思想是固本祛故、内外并治,治疗注重通脉和洛、化淤生新。“柏氏肛肠”的特点在于审证求因、病因结合,病症之间相互转化,注重内外结合、辨证施治,治疗更为灵活。
“而我更擅长中西医结合的道路。”高凌卉坦言。
从中医角度解读,肛肠疾病的治疗重在“固本祛邪、内外兼治”。
肛肠疾病的本质是虚,脏腑功能的失常、情志的失调是发病的内因,即“本虚”;风湿热燥是外因,表现为实症,即“表实”。从这一角度而言,“固本”即加强本质,“祛邪”即祛除外因。内服的中药制剂,补先天之本或后天之气;在身体基础扎实的基础上,辅以外敷药物“驱邪”,否则不仅愈合缓慢,还可能诱发新的疾病。
“在肛肠疾病中,中医的核心理论是立足整体、辨证施治。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症状大同小异,具体的内因却可能千差万别,简单的一个便血,就有痔疮、肛裂、肠炎、息肉、肿瘤等多种可能,只凭一个表象,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经过相应的各项检查,才能对疾病下的定论,从而对症治疗。总而言之,中医的要义是调整身体的平衡。人为什么会生病?因为身体的阴阳失调。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只不过是手段,终极目的是使病人恢复健康。”
从手术角度而言,医院肛肠科的创新探索成果显著。
针对肛瘘,高凌卉及其团队研发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式肛瘘探针,硬质和软质套管相结合,一则方便探查,二则易于挂线,双管齐下,对手术的流畅度及患者创面恢复皆大有裨益。
同时,针对痔疮,我们科室原来手术方法是痔的外切内套术,这是在套扎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采用了各种药物及不同的的注射方式。现在医院已有吻合上黏膜环切术(PPH)及其改良术、直肠上动脉结扎术,缓解病人痛苦,缩短病程。针对肛瘘,有挂线疗法、隧道法、激光疗法、内镜疗法。针对炎症性肠病,机制研究始终在进行,正由西医的干扰疗法、介入疗法慢慢转向中医疗法。除此之外,更有我们科室自制的特色药物,例如迈之灵、芪参固托合剂、补中益气丸等治痔疮脱垂等;治疗痔疮出血的还有棕榆敛血合剂、地奥司明片等;还有银翘解*合剂清热解*、缓解急性肛周脓肿的发作。
突破不小,挑战却仍然存在。
复发性肛瘘不可避免地会对肌肉造成损伤,激光治疗可以减少损伤。炎症性肠病难痊愈、易复发,机制研究尚未完善,如何控制病症发展、延缓复发次数,是棘手的困难。
如何真正意义上减少复发次数、手术时尽量减少肛门功能损伤,这一难题至今未解。在二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高凌卉常常看到,许多病人害怕手术、害怕疼痛、害怕复发、害怕疗效不好。
“所以,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减少肛肠病患者的痛苦,如何继续寻找更为有效的手段。”高凌卉感叹,“医学不停地发展,学无止境,继承、创新、发扬,这个步伐没法停下。”
3.大医精诚,明灯不灭
高凌卉有些数十年的好友,“之前是我的病人,如今,是我的朋友。”
那么,“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义不容辞的。
临床上,成药适用性广,但针对性差,高凌卉更推崇“辨证施治”。为病人开一些针对性的草药,术后亲力亲为,替病人每日换药,如此,患者病情的变化方能谙熟于心。
对于每一位患者,高凌卉及其团队都会进行全流程的管理。“痔疮患者约为数月,最多不超过一年。肛瘘患者病程更长,可能持续两三年。直肠黏膜脱垂患者体质差,伴有多种内科疾病,随访的时间将更长。”
曾有一位60余岁的直肠粘膜脱垂患者,多地寻医问诊,均未能治愈。除了直肠粘膜脱垂,患者还伴有大量痔疮脱出。“单纯进行痔疮或脱肛的治疗的确可应一时之需,但这并没有意义。没有解决本质问题,一段时间后,病情又会复发。”
高凌卉判断,患者本质“体虚”,因此,他决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口服药物加之中药调理,使患者身体状况先恢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提供生活指导。前前后后一年时间,患者终于痊愈,先前的疾病再也没有犯过。
如今,医院成立了新的中医外科手术室,人员配置齐全,有专门的麻醉师、护士、配送人员,综合实力更强,更加规范化。疾病的消*隔离更完备,创面愈合更快,手术效率也大幅提高。
“中医不会为了治疗局部病变而忽略了整体。对于肛肠疾病,保住肛门功能是最主要的,至于手术次数的多少、如何开刀,都是次要的因素。术前,我们必须进行完善地检查,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交代手术方式。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最适合病人的方案,各人情况不同,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若有重来的机会,高凌卉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中医肛肠专业。
“疾病,是医患之间的缘分和纽带。把患者视为我的朋友,尽心尽力地提供帮助。大医精诚,仁厚的初心永不能忘。”
/口述实录/
Q
A
晔问仁医
经过千年的传承,现在的治疗技术及手段有哪些新的发展?
高凌卉
原先,肛肠科被称为痔科,病症局限,偶尔治疗肛裂和肛瘘;现在,肛肠科的疾病谱拓宽,肛门息肉、坏死性筋膜炎、复杂性肛瘘、肛管狭窄、盆底肌松弛等各类疾病都可治疗。治疗方法层面,从前多用简单的外用药物,痔疮则用枯痔疗法,但副作用较大;如今,随着更多药物的研发成功,外敷药膏、外用栓剂、口服片剂、自制制剂均可选择,治疗手段多元化,针对痔疮,可采用外剥内扎术、套扎术、痔疮上动脉结扎术等,治疗高效、痛苦更少、恢复迅速。对于肛瘘患者,从前多用切开及挂线疗法,如今已演变为切开和双挂线术、放置术、隧道法,现在甚至有激光疗法、内镜治疗。总而言之,痔疮的治疗原则即为,及时缓解患者的症状与痛苦、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肛瘘的治疗原则为,最大限度地保留肛门的功能,创面尽早愈合,相比痔疮更复杂。
晔问仁医
这些年,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大概是多少,临床有过统计吗?肛肠疾病谱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凌卉
年,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统计数据,肛肠疾病的总发病率约为50.1%-50.9%,痔疮发病率约为70%,肛裂、肛瘘占约20%,余下部分则为肛周脓肿及其他肛周病变。最近,痔疮整体发病率有所下降,肛瘘、肛周脓肿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步增加。我猜测,或许与饮食、水质、气候变化相关。
肛肠科的疾病谱从原先的痔疮、肛瘘、肛周脓肿,逐渐向肠道方面拓展,包括肛门至肠部的息肉、肿瘤、炎症性大肠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易激综合症等,疾病谱慢慢拓宽。原先的痔科,如今转为肛肠科。
晔问仁医
作为一名医生每时每刻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治疗对患者而言是否是最好的方案?那么您认为对患者而言,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案?
高凌卉
首先,治病的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痛苦。西医往往见病就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不会为了治疗局部病变而忽略了整体。对于复杂性肛瘘患者,瘘管很多,可以一次手术全部开完,但这没有意义,肛门功能将受极大影响。因此,保住肛门功能是最主要的,手术次数的多少、如何开刀,都是次要的。进行完善地检查,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交代手术方式。最好的治疗方案就是最适合病人的方案,各人情况不同,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晔问仁医
如果和我们广大患者科普一下,您是否可以传授一些肛肠届的葵花宝典?
高凌卉
简单而言,日常生活中便血十分常见。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便血不用怕》,便血有多种原因,痔疮是无痛性出血,肛裂是疼痛性出血,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则考虑肠道病变,肿瘤便血早期鲜红色、后期暗红色、大便往往不成形。上消化道出血时,大便呈柏油样,下消化道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因此,大便隐血筛查试验的确很有必要,这是一个判断的参考,门诊看来大多为肠道息肉,肿瘤较少,不必过于慌张。
第二,脱肛其实极其少见,更为常见的是痔疮脱出。真正意义上的脱肛称为“直肠粘膜脱垂”,小孩长期腹泻或便秘,老人肛门松弛且高强度劳动,可能发生直肠粘膜脱垂,脱出一团鲜红色物。而痔疮脱出多为一颗,有时伴有便血。中医认为,脱垂源于“气虚”,可口服补充益气药物,外用中药熏洗,卧床休息,或采取注射术治疗。劳逸结合,多做提肛运动方可预防。
晔问仁医
在生活中您是怎样的人?工作之余您会做什么?
高凌卉
如今还是工作生活两头跑。我们是典型的双职工家庭,没有老人帮忙,每天赶点回家烧饭洗碗,虽然辛苦,但习惯了就好。医生朝九晚五,闲暇时,我喜欢看书、听音乐放松,经典老歌、国外流行音乐都是我的心头好。最近在看名老中医的丛书,一直学习,不能松懈。
晔问仁医
对于青年医生的成长,您有什么建议/经验分享?
高凌卉
我想,有四个“心”。一,仁爱之心,这是从医的出发点;二,耐心,学医的过程是痛苦的。从医的经历也并非全是欢乐,唯有耐心,方能坚持;三,细心,细节的疏忽可能埋下严重的隐患;四,尽心,做一行爱一行,选择了医学,就要尽力而为。
从前,我还是小医生时,曾有一个病人血常规发现细微的白细胞异常,请血液科会诊后,最终诊断白血病。这是非常细小的差别,医生要敏锐地抓住,不可疏忽放过。
晔问仁医
如果重新选择,您是否还会选择成为一名肛肠科的医生呢?
高凌卉
会。孙主任是我人生第一个导师,选择肛肠就是冲着孙主任来的,看到他,我还是想做一名肛肠科医生。
采访/晔问仁医编辑/汪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