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旁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还没和疫情说再见,这些春季高发疾病已在路 [复制链接]

1#

马上要到春分,春分过后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加上最近天气也逐渐变暖,大家已迫不及待地脱下冬日厚重棉衣。

春天虽然悄悄到来,但对于疾病的预防还是不能松懈。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候虽逐步放暖,但早晚温差还是挺大,且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不时还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特别是清明以前气温变化较大,这段时间人体易受到风邪侵袭,导致诸多疾病容易在春季高发、易发、复发。越是到这个时候,更应做好个人的保健防护,避免中招。

春季高发疾病:

01过敏性疾病

春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粉尘含量高,各种花粉、柳絮、尘埃等易引起过敏的物质一旦扩散至空气中,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

过敏症患者在春季出现最多的症状是:眼部发炎、在户外会感到刺激、经常想打喷嚏、咽喉刺激、咽喉鼻腔充血、皮肤发红、皮疹和瘙痒等。

02心血管疾病

入春后,早晚寒气仍重,乍暖还寒的天气容易刺激人的热平衡系统,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使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浓稠度增加,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与老人由于血管硬化和脏腑功能退化,很难适应气温骤增骤降的反复节奏,轻者可能稍感不适,重者可能突发意外。

03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春季气温变化大,咳嗽、感冒、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纷纷出现,抵抗力较差的老人与孩子成了这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这个春天,由于新冠疫情尚未完全退散,身体抵抗力弱的人更应加强防范与做好保暖,避免各类呼吸道疾病找上门。

04肛肠疾病

由于冬季气温低,寒冷天气使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加上冬季进补多以油腻辛辣食物为主,而春节假期饮食又不克制。种种原因导致春天一到,肠胃内热蓄积,容易引发便秘、痔疮等肛肠问题。

肛肠疾病的主要症状有大便出血、肿物脱出、疼痛、流脓、瘙痒、及便秘等,其中以大便出血为常见症状,如果长时间出血,极易导致人体贫血。痔疮、肛周脓肿、肛裂。遇到以上问题千万不要“忍一忍”,当心忍出大毛病。

05骨关节病

春天一到,许多人迫不及待脱掉秋衣秋裤,但人体的膝关节对冷空气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

家有老年人更应注意春季的关节问题。一旦天气多变又潮湿,加上忽略保暖,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容易引起骨关节疾病复发或加重。

如何预防春季高发疾病?

春季天气多变,预防春季高发疾病只要从日常生活著手,就能大大做好防护工作。

注意防寒保暖

春季气温忽高忽低,特别早晚温差大,太急着脱掉秋裤与棉衣,寒气更易进入体内,造成感冒等各种病症。

春季保暖最好是根据天气增减衣服,晚上也不要过早换上薄被子,大风降温天气最好减少出门次数,如果一定要出门也须注意身体末端的保暖,手套、袜子、帽子都不可少。

充足睡眠、清淡饮食

充足睡眠与清淡饮食是拥有良好抵抗力的根基。春季尽量少大鱼大肉,多吃一点时令果蔬,补充维生素。当然也别忘了补水的重要性,多喝水保持健康的血液循环,也可预防呼吸道疾病。

除此之外,日常作息尽量规律,保持充足睡眠才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疫情期间相信大家都对“戴口罩,勤洗手”的口诀不陌生,唯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保护好自己,也保护他人。

饭前便后,接触完脏东西要洗手,同时勤洗、勤换衣服和被褥,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注意食物要煮熟,水要煮开,餐具最好消毒,也尽量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最大程度做好个人卫生。

避免去人潮密集的地方

人潮密集的地方也是病毒与细菌扩散的地方,春季疫情期间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机会,减少感染风险。若要出门也别忘了做好防护再出门,而老人、小孩则尽量少出门,避免因抵抗力引发各类疾病。

日常生活中,生点小病再正常不过,但医院挂号排队就开始犯愁。

家庭医生的出现,让小病都能即时就医与治疗,如果是需要医生亲自就诊的疾病,也能先通过家庭医生分诊预先了解病情状况,再自行就医也不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