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旁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骨巨细胞瘤 [复制链接]

1#
影像表现:腓骨上段膨胀性骨质破坏区,病灶边界清晰;MR: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可见硬化边,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理: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一、概念与病理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ofbone,GCT)又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GCT是一局部侵袭性的肿瘤,具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并含有单核基质细胞和很多破骨细胞样的多核细胞。v骨巨细胞瘤可为良性、恶性,也可介于良恶性之间,病理上可分为3级:Ⅰ级:为良性,主要成分为多核巨细胞。Ⅱ级:介于良恶性之间,基质细胞较Ⅰ级明显增多,且排列紧密,核分裂也增多;生长活跃,行为具有侵袭性。Ⅲ级:为恶性,主要成分为基质细胞,异形细胞明显,多核巨细胞极少。二、好发年龄与部位GCT绝大多数发生在骨发育成熟以后,即骨骺线闭合后;多发生于20~40岁青、壮年,性别差异不大。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骶骨。三、临床表现该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肿瘤部位的疼痛与肿胀,且疼痛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伴局部肿胀和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四、影像表现X线表现:1、骨端偏心性溶骨性病灶;2、骨皮质变薄,呈皂泡样,显著膨胀,横径大于纵径;3、无骨膜反应,边界清晰无硬化缘;4、良性者骨皮质完整,无软组织肿块;5、生长活跃部分骨皮质断裂,软组织肿块范围局限,边界较清晰;6、恶性骨皮质广泛断裂,软组织肿块范围广泛,边界不清。CT表现:1、膨胀性骨质破坏或单纯性溶骨性骨破坏,病灶呈软组织密度;2、无钙化;3、骨破坏区与正常骨小梁的交界部,少数有薄层硬化缘。4、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有较明显的强化,而坏死囊变区无强化。MRI表现:1、瘤体的MR信号是非特异性的,在T1上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部分高信号区提示亚急性出血。在T2上信号不均匀,呈低、等、高的混杂信号,此为骨巨细胞瘤基质富含血供易出血囊变坏死所致。2、肿瘤的边界清楚,即使肿瘤突破骨皮质,软组织肿块周围也有低信号环,即环征。而MRI能清楚显示瘤体内出血、坏死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五、鉴别诊断1、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在10~25岁,多发生在骺线闭合前的骨骺。影像表现:骨骺类圆形偏心性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楚,有硬化边,部分可见分叶及间隔,多数见小点状、片状及环状钙化灶。MRI:T1WI低信号,T2WI表现低到高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大范围骨髓水肿信号,关节内亦可见由水肿引起的积液;而GCT发病年龄多在20以上,骨髓水肿不明显,关节积液亦较少见。2、骨结核:好发于青少年;长管骨结核以骨骺、干骺结核多见;早期局部骨质疏松随后点状骨质吸收,破坏区可跨越骺线。脊柱常为多椎体受累,多侵犯椎间盘,椎旁脓肿较脊柱GCT范围广,病程长者容易发生钙化。3、骨囊肿:干骺端多见,有薄的硬化缘,破坏区与骨干长轴一致,病理骨折有碎片陷落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