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旁脓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为黄耆,活血补虚精品,请您识别,若 [复制链接]

1#

先来一通绕口令:黄芩(huángqín)、黄耆(huángqí)、黄芪(huángqí),这都是什么东东,你知道吗?首先黄芪就是黄耆的俗称,读音也一样,都是(huángqí),豆科黄耆属,一种补气的中药。黄芩也是一种中药,但它与黄耆或者黄芪可不是一家,属于唇形科黄芩属。

黄耆,有一次,在山坡遇见它的时候,我凝视着那膜质的豆荚,看了好半天,不是因为饱满,而是因为里边鼓鼓囊囊的一包气,因为这个,所以补气么?实际上,它的药用部分是根茎啊!因为那鼓鼓囊囊的膜质豆荚,我差点以为它是蒙古黄耆,反复看了一下,还是黄耆,因为那膜荚上有细柔毛。

因为对黄耆这种中药,印象比较深刻,那是在许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邻居的一个青年,得了支气管炎,久治不愈,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后经一位相熟的医生建议说,抗生素用得太多,体质太弱了,挖点黄耆回家煎水喝吧,可增强免疫力。果然,没多久,就得到了明显好转。从那以后,便记住了黄耆这种草药。

黄耆以根入药,是一味能补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在山区农村生活就是这样,虽然清苦,但在小病小灾方面,乡下中草药俯拾便是,随手采来。可惜由于长期被大量采挖,野生黄耆已经很少见到了,被确定为渐危物种,已成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耆,又名膜荚黄芪、黄芪等,为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我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南以北等各省区,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常生长在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多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黄耆也有多个品种,较常见的有尖舌黄耆、糙叶黄耆等。黄耆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把黄耆列为“上品”。

《药性歌诀》云:“黄耆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药医书均认为它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关于黄耆最早出现的时代,众说纷纭,具体已经不可考究,可以确定的是在汉朝之前中医们就已经将黄耆作为药物应用到生活中了,并且确定了贯穿历史一直沿用至今的活血、补气、利水的作用和功效。

关于黄耆就介绍到这了,你认识了吗?告诉家乡人,此为“黄耆”,也称黄芪,它是活血补虚精品,野生已经很少见了,请您识别好,若山中遇见此物,要珍惜!“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