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临床表现
按照炎症动态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
好发于面、耳、四肢远端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累及阴囊、肛周等全身部位,多为对称分布。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密集分布针尖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甚至小水疱,并逐渐融合为边界不清晰的一片,常常因为搔抓,导致出现点状的糜烂面,并伴随渗液。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毛囊炎、疖等。
亚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是在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恰当的处理之后的一种表现,虽然红肿和渗液有所减轻,但仍然有一些暗红色的丘疹、丘疱疹,同时可能会有一些结痂、鳞屑甚至轻度的浸润或糜烂,仍能感觉剧烈瘙痒。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发作。若长期无法治愈,有发展成慢性湿疹的可能性。
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主要是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逐渐迁延而来;也有一部分是由于一开始受到的内外界刺激较小,但长期轻微的刺激导致“量变到质变”的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肥厚、有浸润性暗红、棕红或色素沉着,其上有丘疹、抓痕和鳞屑。常常表现为阵发性的剧烈瘙痒,经久不愈且极易复发。
特殊类型湿疹
除了常见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也有几种特殊类型的湿疹:如手部湿疹、汗疱疹、乳房湿疹、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钱币状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感染性湿疹样皮炎等。
这些特殊类型湿疹的发病表现都不尽相同,但都有剧烈瘙痒的感受。
病因及发病机制
湿疹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内部因素
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比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
2、外部因素
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如鱼、虾、牛羊肉,花粉、尘螨,炎热、干燥,以及各种动物皮毛、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或加重。
湿疹的发生与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少数可能由迟发型超敏反应介导。
预防与治疗
经过临床检查,医生会判断患者湿疹的类型以及所需要的治疗。对于不同时期的湿疹皮损,药物剂型的选择要符合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一般用于湿疹治疗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等。抗组胺药一般被用来应对过敏反应及其引起的瘙痒。
糖皮质激素则可以抑制过敏、炎症等等免疫反应。强效糖皮质激素经常被用于急性过敏反应的治疗,中效和弱效的糖皮质激素也会应用在长期的湿疹治疗当中。但使用含激素的药方,一定要谨遵医嘱,以避免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
在生活中,湿疹患者要尽量避免各种外界刺激。不要热水烫洗、暴力搔抓和过度清洁皮肤。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外出做好硬防晒,在花粉季或雾霾天还要注意佩戴口罩。选择温和不刺激的衣物和护肤品,避免易致敏、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咖啡、酒类。避免接触动物皮毛。规范用药,避免使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适当运动。
湿疹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疾病。因为病因不明,只能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却无法根除。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