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90的黎伯在数年前确诊结肠癌,做了肠癌手术和结肠造瘘手术。尽管手术成功,但黎伯仍反复出现腹胀、胃口不好、乏力等症状,人很憔悴,医院住院治疗,症状时好时坏,他还因此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家人打听到广东医院开展的“粪菌移植疗法”对黎伯的症状有较好的效果,遂带其前往就诊。治疗一周,老人腹胀、吃不下饭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亲友们都说他变年轻了。
为黎伯带来福音的是广东医院*委书记、消化内科首席专家何兴祥教授率领的微生态治疗团队。自年开展粪菌移植疗法以来,该团队已为数千名患者缓解、解除病痛。
汝之粪便,他之良药
所谓粪菌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群排出到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及其生存环境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肠道中,帮助其重塑健康的肠道生态,从而实现对某些疾病的治疗。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对粪便的利用早已是医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公元~年),医药学家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便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龙汤,陈久者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类似偏方,“近城市人以空罂塞口,纳粪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龙汤,疗瘟病垂死者皆瘥”即口服粪水可以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年美国医生用粪水挽救感染垂死的患者,这是英文文献记载最早的案例。
进入21世纪以来,粪菌移植相关领域飞速发展,并为更多人所接受。年初,粪菌移植被正式写入了美国临床指南,用于复发性艰难梭菌的治疗,并入选了时代杂志当年的“十大医学突破”。
“肠道菌群其实是与心、肝、肾同等重要的一个特殊器官。它的结构非常复杂、功能非常强大,但目前尚未弄清楚具体是哪些细菌的增多、减少或缺失引起了相应的疾病,无法做到精准的补充和定位。参照器官移植,进行肠道菌群的整体替换,重建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恢复肠道菌群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好方法,粪菌移植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何兴祥解释道。年底,广东医院粪菌移植中心成立,正式开展这种特殊的器官移植。
“目前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以及国内外同行的临床证据来看,粪菌移植对一些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欠佳的疾病有不错的效果。”何兴祥介绍,“一是胃肠道本身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难治性肠道过敏、难治性便秘等;二是肝脏疾病如多重耐药性的病*性肝炎(乙肝、丙肝)、脂肪肝等;三是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四是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儿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癫痫。”
35岁的闵强被克罗恩病纠缠8年,大便像黏液脓液,反复腹痛,经常痛到无法入睡,还出现严重肛瘘。“只希望病能早点好”,强烈的求生欲刺激他勇敢尝试新疗法,成为国内最早接受粪菌移植的人之一。通过胃镜移植了儿子的粪便菌群后3小时,闵强腹痛明显缓解;术后12小时,不适症状几乎全部消失,随后出院。
“有不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因为这个疗法而获益。”何兴祥介绍,“有一位林先生,身患溃疡性结肠炎10多年,反反复复地拉血便,老是停不了药,推荐他经过粪菌移植治疗以后,他完全不拉血便了,而且药物也减量了,激素也停下来了。”
▲何兴祥论述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年12月,何兴祥和他的团队发表论文《粪菌移植治疗常规治疗无效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通过对19例经常规治疗至少6个月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粪菌移植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粪菌移植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轻微。
粪菌移植虽然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但它却能屡屡跨界,大显身手。
10岁的小溪患有自闭症,从来不知道用眼睛跟人交流。妈妈带她尝试了几次粪菌移植治疗,自闭行为有所改善。小溪妈妈说,“最明显的变化是孩子的脾气变好了,以前跟她没说上两句就会发脾气,现在比较有耐心能听进去。”
老陈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该病本身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退化,加之服用的药物,导致顽固性便秘,尝试益生菌、通便药物等治疗也未见明显改善。在医生建议下做粪菌移植,没想到改善的不仅仅是多年的便秘,连帕金森症状也得到了控制。这个病例被SCI期刊Medicine收录发表,其价值在于能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新参考。
86岁的吴伯因慢性腹泻、腹胀久治不愈向何兴祥求助。做了两个疗程的粪菌移植后,不仅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原来脱发(斑秃)的地方重新长出了头发,一头白发逐渐转黑。SCI杂志WorldJournalofClinicalCases报道了何兴祥的这一新发现。
粪菌移植在治疗中不断创造惊喜,受到人们热捧,但何兴祥却显得很冷静,“从年至今,我们完成了约0次粪菌移植,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但我更在意的是另一项领先——我们有一个标准化实验室,它由供体筛选部、健康菌液制备部、临床应用部以及基础研究部构成,所有操作都有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我们不能随便搞个房间就匆忙上马,必须对病人负责。”
粪菌治病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植入过程,何兴祥表示,首先是严格挑选供体,各项体检表格排得密密麻麻,还必须进行诚信测试,用百里挑一来形容都不为过,他们团队曾招募了50名志愿者,但最终真正捐粪成功的只有2人。
▲工作人员在粪菌移植中心提取粪菌
合格的新鲜粪便收集完毕后放入实验室的设备里,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制浆、离心、悬浮等一系列精细复杂的过程,提取出粪菌,最后的菌液呈透明的乳*色或淡*色,无明显不溶物,这样才能注射入病人体内用于治疗。
今年7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在线发表了“洗涤菌群移植方法学南京共识”,何兴祥作为委员会专题小组主席之一参与其中,28名专家就洗涤菌群移植方法学的供体筛选,洗涤菌群方案、存储和运输,患者准备,途径决策及安全管理五个方面提出31条共识,对于推动和指导全球传统粪菌移植向更加标准化、安全、可控的洗涤菌群移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还有个想法,要在广东省医师协会成立菌群移植专业委员会,大家一起来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怎么做才能更标准、更安全、更有效。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让大家都来了解它,相信它。”何兴祥说。
何兴祥将他的博士生导师曾告诉他的一句话奉为圭臬:“选择好一个方向,然后坚持走下去。”如今,粪菌移植就是他要坚持走下去的一个新方向。
医生要感谢自己的病人
如果将粪菌移植算成一个分支,那么行医就是何兴祥人生之路的大方向。
谈及当初为何从医,何兴祥坦言:“幼时村中缺医少药,村里人生了小病都是硬扛着,但若生了大病,就要步行至几十里以外的县城看病。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当个医生,能帮邻里看病就好了。”
年何兴祥考上了医学院。大学毕业后,他真的回到县城当了一名基层医生,而且一干就是10年。回忆起这段经历,何兴祥感慨:“我感激那段岁月,培养了我看病的广度,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有些病即使我解决不了,也可以推荐病人去找相关专家诊治。”
医院工作期间,何兴祥医院进修的机会,“医院医生们高超的医术,遂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年,何兴祥考上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
从临床又回到学堂,是因为何兴祥坚持认为“科学技术是发展着的”。虽然他在第一个10年临床生涯中也见到不少病人,但在先进的治疗理念方面却越发捉襟见肘,这时候,重返校园是必然的回归,医生就该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科研和临床两者并不矛盾。科学在发展,而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10年前认为是对的理论,10年后可能是错的。”
硕博连读共6年时间,年,何兴祥到了广州,成为医院消化内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年,他来到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医院消化内科任职,并在此成为主任医师、教授、科室主任。年,广东药科大学面向全国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何兴祥成为其中之一,任广东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
医院*委书记、副院长,以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消化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但他仍然每周坚持出诊,为前来寻求救治的病人尽心尽力。
“我常跟医生、学生们说,要感谢你的病人,因为病人信任,才会把生命交到你手上,促进你成长。”何兴祥说,“做医生的,人可以下班,但心不能下班,如果你管理着5个病人,就一定要把这5个人的情况惦记在心,今天做了什么检查,用了什么药,如果病情有好转,证明治疗是有效的,这会为你提供宝贵经验。所以,病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生命帮助你提高医术。把病人当亲人,话虽朴素,却是真理。”
何兴祥从来都是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病人。曾有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便秘前来求诊,在消化内科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病。但经过详细问诊之后,何兴祥了解到老太太并没有相关病史,会不会有其他原因?他决定再做深一步的检查,经过触诊、叩诊,发现老太太腰骶椎有问题,是不是脊柱神经受损引起的便秘?何兴祥赶忙帮老太太拍片,最终确诊为腰骶椎压缩性骨折。
“如果按照一般的便秘作为诊断给老太太开药,那就属于误诊了,不仅治疗效果不好,还会耽误病情。这并不是说我的医术有多高明,而是面对病人必须要有这种认真。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医生的望触叩听还是不可替代的。”何兴祥说。
▲何兴祥带领团队查房
胃肠道肿瘤的早诊早治
还有一个方向是何兴祥一直在走,也自觉做得满意的——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筛查和诊断。
年4月,何兴祥领导完成的课题“MIF与胃肠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这个课题是利用MI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作为分子标记物,开发出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外周血检测试剂盒,可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已经投入临床使用。
年底,何兴祥为广东医院抱回来一张金灿灿的招牌:该院医院一起,被广东省卫健委授予生物医学大数据库建设单位。按要求,各建设单位要抓紧启动项目建设,落实人员、经费。建设成效突出的单位将被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相关重大科研项目。
生物医学大数据库是精准医疗的基础。通过它可将人群遗传、生活习惯、治疗手段等大数据与特定疾病的患病率、疾病预后结果相关联,从而为个性化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广东医院牵头建设的是广东省早期胃癌筛查大数据库。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症状,待出现症状时,患者一经确诊往往已到晚期。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大约10%,而日本则接近70%。现阶段,精查胃镜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然而,如果将其作为筛查手段,从卫生资源和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可及性欠佳,而借助大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则可建立既不浪费卫生资源又不漏诊的阶梯式筛查模型。
“根据模型,首先通过问卷发现胃癌高危人群,推荐其进行胃功能四项血液检查,软件再将问卷和检查结果整合,进一步提示是否高危,对高危者再进行精查胃镜检查。”何兴祥介绍。
在被授予大数据建设单位之前,广东医院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年,该院独家承担了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知识巡回宣传服务活动。由何兴祥主持,医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与专家团队,每周星期五从广州出发,利用星期六与星期天的时间,调研了省内个乡镇,免费为每一位参与群众实施问卷调研、胃功能四项检查、胃镜检查,并建立数据档案。通过与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初步构建起阶梯式筛查模型,该项目被广东省卫健委评为当年度十佳宣传创新项目。
“如今,已经医院跟我们合作,使用我们设计的软件做早期胃癌筛查,样本数量和样本源扩大了,模型的精确度和普适性也会越来越高。”何兴祥颇为欣慰地说,“这是真正惠及广大老百姓的项目,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好。”
“除了平常的工作之外,在这些年里,我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胃肠道肿瘤的早诊早治,二是菌群移植,但都是我比较满意的成绩,正如我的老师所说,选择好一个方向,并坚持走下去,才能成功。”何兴祥说。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
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
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
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定期推出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点击左上角专辑可查阅系列报道)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广东卫生在线“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征稿活动小程序
记者|廖维佳
编辑|杨重周艳梅责编|张秀丽
来源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